电话

400-400-9331

188金宝搏网站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十篇

标签: 188金宝搏官网 188金宝搏官方网站 2023-12-05 

  论文摘要: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形势下需要开展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广大中小企业大都感觉找不到着手点。本文立足知识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入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逐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日益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居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受自身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企业能系统和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鉴于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建设人手,夯实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循序渐进推行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策略。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o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理论营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获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或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竞争和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要开展知识管理,首先是要让企业的员工都了解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导入。

188金宝搏官方网站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十篇

  第一,在总体上监控和管理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最上层。主要包括:总体经营规划、总体质量监控、总体产销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监控和管理贯穿于知识管理工作链,并为工作链服务。

  第二,支持业务工作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体会与方法、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果(报告、报表、结论)、工作相关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工作制度以及专家头脑中知识等。

  第三,基础方法理论和基本产品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基层,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持。主要包括: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产品基本特性说明等。

  企业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的过程包括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引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等。这些分步过程需要一个平台,这就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平台。

  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并不能说明知识管理就能有效地落实,必须要有完善制度或运行机制来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但近几年来188金宝搏,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内外严酷市场竞争环境,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虽然是广大企业寻求发展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对于85%以上以传统产业领域经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知识管理这一现代企业运行管理新模式,感觉到象是画饼充饥,一下子难以找到策略突破口和操作着眼点。

  知识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落后,市场信息陈旧,缺少现代的传播工具,信息的交流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这就注定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知识管理从信息化管理实践和理论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知识。所以,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这种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生产技术装备、原辅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和高效利用。

  2)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使企业能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的业务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3)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实现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作用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组织结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朝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为主导、扁平化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发展。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寻找一条经济、实用、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asp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j]~务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象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asp服务商,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共服务公司以及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可以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平台租用,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致力于本业发展。在国外,asp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可以断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asp模式,定能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征,本文认为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国际化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煤炭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市场研究能力、项目运作能力、管理方案设计及企业运作能力,富有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初步具备企业家潜质和职业经理人素养,具备从事煤炭企业管理综合能力等。根据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内涵,其具有以下3个突出特点。(l)应用性。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煤炭企业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其“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还要创新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2)实践性。实践是实现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重要途径,在设置教学体系时要强调实践性,培养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强化各种专业技能训练,特别要深人煤炭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最重要,缺乏实践谈应用,等于空谈。(3)社会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后要到煤炭企业工作,因此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广泛交际能力等。

  胜任力素质又称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煤炭企业有行政、人事、劳资、财务、物资供应、煤炭销售、调度、安全、质量、机电、地测、技术等多个管理部门,根据煤炭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素质构成要素需包含基本素质、核心素质、拓展素质三大素质和6种能力。

  (l)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是个体本身的素质特征,包含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2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能够顺利返回煤炭企业,达到人职匹配的要求,首先需要具备煤炭企业管理的基础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基础能力主要反映为大学生顺利返回煤炭企业的基础素质,例如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专业思维等对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煤炭企业管理的基础。煤炭企业管理者需要应对大量的突发事件与各类安全事故,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和新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学生需要具备稳定的情绪、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特征。

  (2)核心素质。核心素质是与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关键能力特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大能力要素,是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煤矿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关行为。专业知识是职业胜任力形成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是职业胜任力形成的实践基础。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煤炭行业特有的经营知识、资源保护知识、采矿和选矿专业知识,学习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技术,发展煤炭企业管理能力。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是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目前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了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探索煤矿安全生产投人机制。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有创新的、可行的和见效快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思路。煤炭行业特有的经营知识:包括与大客户建立中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产量规模增加后的市场用户安排;对内强化煤质管理,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煤质计划管理,优化采场安排,合理配采,加大洗选力度。资源环境保护:掌握循环经济理念,矿山生态经济管理,矿区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和矿区污水、废气的零排放,矿区的环境整治。采矿和选矿专业知识:采矿和选矿技术或专业工作方法,并持续不断地获取专业技术新知识。掌握市场调查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熟悉煤炭企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市场运行规律,对全球市场和企业发展机遇具有较强的商机洞察力。熟悉煤炭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知晓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路径,能够进行创业战略分析、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有创意,能创造,善创业,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品质、探索能力和实干精神、指挥才干和领袖胆识及善于研究的探析能力。掌握项目评价与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分析技术和工具,熟悉项目全过程和分阶段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掌握项目运作的基本流程并能熟练地开展项目运作,具有较强的项目运作与管理能力。掌握煤炭企业运营系统的设计(即设施选址、设施布置、工作设计和作业组织等)、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即生产计划编制、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等)、生产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即设备综合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与精细生产),具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掌握企业绩效评价、咨询与决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能针对煤炭企业及其所属实际和行业背景,分析、判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源和机理,熟悉企划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咨询与战略决策、商务策划能力。

  (3)拓展素质。包括团队合作和适应发展能力。所谓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促使团队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与发展能力是指个体适应工作环境,不断开发和提高自己的潜能素质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1.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分布、职业胜任力的整体构成及对岗位核心能力的评价,本文认为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模块: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数学等必修课及人文类的公共选修课,该模块课程的设置以胜任力要素中的身心素质及职业基础能力为理论依据,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知识等基础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素质和能力基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熟悉煤炭企业运营的基本内容,具备从事煤炭企业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研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生产运作能力及咨询与决策能力。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研究、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技能开发、企业管理咨询、电子商务、创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管理沟通、商业管理等课程,该模块设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运用为主要目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岗位核心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围绕煤炭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该模块设置以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及掌握岗位核心知识为目标,主要包括开采方法、工程图学、矿井通风与安全、井巷工程、矿物加工概论、煤矿安全管理、煤炭企业生产管理、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以岗位工作项目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职业拓展模块:该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在不同岗位上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深度和覆盖面不同而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并开拓知识、能力空间,包括管理品质提升训练、生产实习、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设计等。

  2.1.2加强实践性教学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极强,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可以在理论讲授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训练,例如在学习煤炭生产管理、煤炭经营管理、市场调研课程之后加人2一3周的训练,使学生对各课程模块的实际操作、业务技能、持续学习等产生直观印象,培养其相应的胜任力。对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实习,直接向煤炭企业各职能部门(战略管理、计划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获得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2.2.1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了解煤炭企业实际的老师所教授的学习内容只能是空谈,专业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深人煤炭企业实践,诸如到企业中兼职、与企业合作实施项目、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等,以此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实施的青年教师“力行计划”就是很好的方式,推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选派教师到郑煤集团挂职。而通过实践获得的第一手教学材料,也能够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胜任力。

  2.2.2改革教学方法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其次,聘请煤炭企业中对煤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深刻认识的管理专业人员为学生作报告、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者聘请其担任学生校外导师,使学生接触煤炭企业管理中实际需要的技能、工具、方法等,加深学生对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认知;第三,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煤炭企业开展调研,或到煤炭企业兼职,切实掌握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流程与现状。

  2.3.1建设校内实验室通过建立煤炭企业管理仿真系统,利用沙盘模拟演练等方法,使学生对煤炭企业管理各个模块产生系统、全面的直观感受;建立专业技能实验室,通过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煤炭生产系统等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建立团队培训基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当前经济市场的多元化趋向。企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复杂的开放环境,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面临着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随着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从一定角度上说,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对于当前的市场营销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对当前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究有效应对策略,对于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现代经济管理理论认为,所谓知识经济,也叫做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开发研究、生产分配及应用推广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智力资源的拥有和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式。知识经济区别于以往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是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理论。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化与数字化的不断创新与开发,人类社会正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具有科技型、创新性、市场化、应用性等特点。知识经济是在传统经济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理念,是在坚持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同时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的资源来取代濒临耗尽的自然资源,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以知识决策为导向受市场环境制约的经济形态,是以科技、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为主,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市场营销,通常是指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与价值以满足个体需求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相关目标而创造或传递价值、协调客户关系的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立足于顾客需求为基点,根据实际经验判断获取顾客需求量和购买力信息以及商业期望值,并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营销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发挥着协调作用,通过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功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指导企业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实现新型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和经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市场营销的发展,拓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市场营销注重倡导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注重企业经济在市场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促进了专业性营销调研咨询组织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运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更好地进行资源优化和配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促进了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1.知识经济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知识经济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形成了消费者在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方面的个性化和理性化;开放性市场经济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渠道,提升了消费者消费对象的可比性。

  2.知识经济对企业产品的影响。知识经济促使企业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了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开放性,导致知识科技、信息服务等都延化为商品,由于知识经济核心要素的无形性特征,以知识含量为基础的无形产品价值成为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对象188金宝搏首页

  3.知识经济对商品价格和分销的影响。当前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创新,对于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商品价格信息调整与定位实现了快捷化沟通。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和应对网上交易销售方式对于传统销售产品方式形成的巨大冲击。

  4.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知识经济环境中,高效快捷的网络信息通讯形式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转型。相对于传统的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约束的松散型市场营销管理模式来说,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管理策略,应面向市场进行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转变。

  1.创新营销观念。对于企业来说,营销观念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坚持市场为导向,立足于顾客需求,依靠科技信息针对顾客需求进行新型产品开发,深化市场营销理念,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向,拓展产品的市场营销空间,树立全球营销观念,与世界市场接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

  2.创新营销策略。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主要包括产品、价格及促销的创新。企业产品价值的衡量是以知识含量为基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必须立足于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性能,合理地进行产品成本价格控制,扩展产品销售渠道,强化售后服务,并迅速占领消费市场为战略。

  3.创新营销管理。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市场营销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形式进行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市场营销管理,应基于企业营销的传统管理体系,完善市场营销监管运行机制,构建市场营销的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的协调管理。规范市场营销行为,提高营销效益。

  知识型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值总量,还能为待就业群体提供就业岗位,是承载着时代性知识更新和社会发展进步任务的主流企业。当今时代中,以项目推动为基础的知识型企业在灵活的商业环境中遭遇了很大的挑战。企业沿用多年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全新的商业环境中日显陈旧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对企业服务、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企业经营要素的要求。为了降低此类企业的管理难度,并保证企业高速度发展,对知识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整体规划探究,已是此类企业关注的主要课题。

  20世纪初期,商业理念处于萌芽阶段,现代商业团体也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投入商业发展的人员规模小,市场实际需求不明确,这就导致了商业发展领域和产品种类全部由生产者决定,消费者对商业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

  这一阶段中,由于生产者的数量有限,生产技术的落后和生产资料的缺乏等因素制约,导致生产种类十分单一。大部分企业对单一种类的产品进行大规模量化生产,这种经营模式十分死板,有时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商业市场规模逐渐增加。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供求关系已基本成型。生产者与消费者被置于一个平等的平台之上,共同主导着商业环境的演变。

  在这一时期中,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特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也被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20世纪早期的批量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生产模式向多种类产品和小数量生产方式过渡,以便适应市场的柔性需求,并随时对生产领域和产品种类进行调整。

  全新的商业环境对企业提出了更为精准的战略目标要求,企业要实现组织扁平系统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企业学习性组织结构,实现科学合理化的企业决策;领导者合理授权,在企业经营中讲求人性化民主管理,以降低企业人才流失风险;企业通过运作组织虚拟化,建立具有灵活多变性质的企业内部组织,使各部门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利益共同享受、风险协同担当,增加企业整体凝聚力。基于项目推进的知识型企业如果能把控外部商业环境的实际变化,并随之转变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定会使企业焕发巨大的活力。

  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的发展行业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知识型企业往往以创新性领域和创造性项目为根基,具体发展领域有信息技术业、生物技术开发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咨询业等行业。

  在商业环境变化影响下,社会与市场对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知识型企业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开拓思路,并创造发展新的产品或新式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创新能力是以项目推动为基础的知识型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不断地发展创新,可以在企业中形成独有的企业创新文化,从而带动更多企业进步,并推动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从创新能力层面考虑,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与知识技术的有效利用,是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信息时代中,知识体系不断丰富,企业通过对员工开展时效性知识学习培训,将个人知识资产转化为企业资本,凝结在具体的企业项目之上,逐渐创造并积累企业的隐性资产。优秀的知识统筹管理能力,能够降低由于企业人才流动所造成的的经营风险,并促进企业创新力的维持。

  以项目推动为基础的知识型企业,其发展扩大企业规模的实际手段就是优秀项目的实施。项目制定方案的科学合理、项目包含的知识服务信息准确时效性,还有最重要的项目规划管理能力,共同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景。此种企业经过细致调查,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开展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联的企业项目,试图使项目实施效果维持在较高水平之上。

  时代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帮助以项目推动为基础的知识型企业迅速了解商业信息,及相关市场行情。这类企业对市场方向的前瞻性预测要求很高,通过建设全面专业的业务网络,知识型企业可以加快业务拓展范围的速度,凭借逐步规模化的创新项目推进企业的高速成长。

  基于项目推进的知识型企业的发展资本就是其与时俱进的高水平知识团队,在这个团体中,每一名员工都应具有创新性、自主性和灵活处理性等特点。企业员工荣辱与共,积极进取,通过有效的沟通协作,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文化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可以增加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使企业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都能安然度过。

  创业者凭借自身创造性无所畏惧的精神创建企业雏型。该阶段企业以研发为重点,重视市场需求,营销和开发是其主体经营管理理念。

  这一阶段的企业各部门基本完备,各部门分工明确,荣辱与共,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努力。管理层向员工下达指令,员工按决策层的命令严格执行。此种经营模式注重计划和控制的双向协同。

  在员工任务明确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准则规范,将企业生产面向的区域市场逐渐向主流市场过渡,加快企业的成长速度。该阶段知识型企业的主体经营管理理念是发散和控制。

  企业初具规模后,需要凭借更规范、更有层次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可以借助新时代高新信息技术建立管理系统。这一时期,企业的生产价值链不断伸展,通过标准科学的运作方式深入发掘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潜能,以提高各部门生产效率。这一阶段的经营理念是“协调与标准并行”。

  基于项目推进的知识型企业发展至此阶段时,企业规模较大,组织健全完整,生产流程也趋于平稳固定,迫切需要创新思想理念的注入。通过多部门紧密合作,在市场竞争危机意识下开展工作,在企业项目设计中融入时效性信息和创新思维,始终保持企业经营模式的先进合理。

  从上面提到的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发展分期来看,各阶段企业都要发掘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型企业,立足于企业项目推进,就要利用大量成功案例的积累和项目的开展经验等等核心竞争力,作为拓展业务范围的有力武器,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跨国公司的成功经营经验证明,企业战略、流程、组织、计算方法、员工激励、网络技术、文化理念是其成功的七大要诀,而文化理念恰处于其核心地位。文化理念作为企业运作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可以提高企业的学习借鉴能力,并拓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基于项目推进的知识型企业凭借不断开展进行创新性企业项目,来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所以这类企业的项目的把控和实施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方面,某知识型企业就借助企业自身优势,通过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了所开展业务的拓展速度。该企业主营移动互联网服务咨询行业,以往有过开展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方向的咨询平台的相关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该企业在近年了解到移动终端4G网络即将普及应用的信息,企业领导层通过集中商讨,制定了创建名为“4G网络相关信息咨询平台”的大型企业项目。该知识型企业与中国移动公司接洽,得到了辅助普及4G网络知识的合法授权。企业技术人员对移动4G网络的创建方法、服务原理和资费收取等全方位信息进行了咨询研究,并制作了完整系统的汇总报告。移动4G网络初步投入使用阶段,该企业即完成了“4G网络相关信息资讯平台”的创建,满足了广大网民了解4G网络信息的要求,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也加快了企业的业务拓展速度。

  在这一时期,企业经营者主要着眼于技术研发和市场范围的拓宽。他们通常认为项目管理就是在市场需求、项目成本、时间限制和产品质量等要素的制约下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而没有充分掌握发挥项目管理者“管理”二字的精髓,只是被动地跟随项目实施而完成既定的流程。企业在该阶段不了解项目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项目下属具体部门也不配置管理人才。以上种种弊端在知识型企业的创业期和集体化时期较为常见。没有专门负责项目选择、项目风险评估的团队进行调查,极易引起决策者项目选择的错误,并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步扩大了自身规模,并提高了知识技术掌握的程度。相应地,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渐渐形成具有项目化管理性质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顺应了商业环境发展的规律,也更易满足市场的柔性需求。

  以这一管理模式经营企业,主要表现于企业对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和技术创新的规划统一,不放过企业项目管理的任何一个细节,将企业管理理念上升到企业经营动作理念。企业项目的实质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计划,自有其开端与结局,在实际的实施中分为多个子步骤,是一个需要企业各部门、各阶层协同运作的团体性实践项目。由项目化管理理念出发,从以“部门执行命令”为准则转变到以“满足项目要求”为更高要求,打破死板的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人员跨部门集智解决问题和各部门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在形成一定规模,并具有固定模式化运转流程之后,就要将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全新元素,科学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之中。以企业战略发展要求为基本,将战略目标置于正确的发展领域,并细化为项目群体。该阶段企业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方向,保证了项目制定对口区域的准确性,将企业项目分解成具体步骤。企业建设网络实时监控平台,对项目各步骤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标准进行宏观调节,使管理者满意,使设计者的理念得以体现。

  和传统性企业相比,以项目推进为基础的知识型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时刻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企业管理者要立足于商业环境,对企业各阶段的顺利过渡转型进行科学规划,深入发掘知识型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下摆正方向,才能推动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走向成功。

  [1] 李桂荣.刘鸿生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6.

  [2] 朱 仙.企业管理项目化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3] 王秀杰.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体系深化应用实施[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专项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商贸经营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8BJD001;主持人:彭建国)

  (一)涉农商贸人才的概念。涉农商贸人才是指在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各类农副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从事农副产品的采购、储运、销售与销售、信息传递、服务等经营活动,以及独立从事农副产品经营或中介活动的个人。他们是农副产品流通的主要促进力量和承担者,是保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的中坚力量。

  1、应用性。涉农商贸人才是工作于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各类农副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从事实践操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岗位对涉农商贸人员的最首要要求。因此,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也成为了涉农商贸人员的最主要特征。

  2、人文性。商贸经营类专业从业人员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服务而非实物。服务产品所具有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不可贮存性、质量测评的复杂性等特性,不仅使与消费者直接发生联系的从业人员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且使商贸经营类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个人修养等因素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也使商贸经营类专业工作岗位对其从业人员具有比其他工作岗位更强的人文性要求。

  3、复合性。涉农商贸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从事农副产品的采购、储运、销售还是信息中介活动,都应该拥有足够的商务和农副产品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复合型特征,绝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商务知识和农副产品商品知识的随意组合,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他们应当掌握现代商务知识与技能,并在深入了解农副产品商品知识和流通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来对传统的农副产品商务运作体系进行改造,以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效率。

  4、多元化。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农副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各类企业、组织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随着类型、地域、规模等的不同,企业、组织对涉农商贸人才的层次、类型以及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涉农商贸人才归为某一个类型或某一个层次;相反,必须充分认识到涉农商贸人才在类型和层次上的多元化特征。

  5、通识性。工科、农科等专业人员强调通过个人专业技术和技能直接生产有形产品,工作内容相对固定,主要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水平;而商贸经营类专业人员是通过专业服务,与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直接打交道,工作内容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除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外,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承受挫折和应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更是其取得良好工作成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这些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各类型、各层次涉农商贸经营人才的通识要求。

  6、热爱农村。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就行业景气度、个人收入与社会地位而言,与“农”有关的行业、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一个不热爱农村的人,是很难以服务农副产品流通为己任,花大力气了解农副产品流通市场、掌握农副产品流通知识与技能的,也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涉农商贸经营从业人员。

  二、涉农商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经纪与专业为例

  (一)农产品经纪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旨在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农产品经营及销售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业能力,能在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销售、信息传递、服务等工作,适应现代农产品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农产品市场调研、市场开发、信息传递、收购、储运、销售及等工作。其主要业务工作范围是:从事农产品市场调研、信息传递等市场咨询工作;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市场开发、管理、维护等营销管理工作;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储存、运输管理工作;从事农产品收购工作;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

  (二)企业对农产品供销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调查主要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参阅了杨群祥(2004)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项目。被调查企业共涉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45家,回收有效问卷218份。问卷设计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设计,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给予1~5分。(表1)从表1可知,企业最为看重的知识(平均分超过4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推销与谈判、现代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商品知识(农产品鉴别与等级评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法律法规与物流管理等四个方面。

  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2)从表2可知,企业最为看重的职业技能(平均分超过4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营销能力(商务谈判、拟定合同、信息收集、营销策划)、商品质量鉴别与管理能力(农产品鉴别与等级评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产品分析检验)、沟通协作能力(口头表达与文字写作、沟通与协作)、储运操作能力(农产品储存运输)与网络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等五个方面。

  有关素质要求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表3)从表3可知,企业最为看重的素质(平均分超过4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服从管理,忠诚于公司;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道德素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等三个方面。

  1、知识结构。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各方面的要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产品经纪与专业形成了以公共基础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重心,以专业扩展知识为辅翼的应用性知识结构。其中,公共基础知识是高职涉农商贸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分为思想政治、人文素质与科技基础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政”概论、“思政”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课程。

  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分为商品知识、经营法规、市场营销、期货交易、物流管理与交易核算等六个方面。主要包括农业概论、经济地理、农产品商品学、农产品市场准入与安全标准、经纪法律法规、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农产品品牌策划、农产品物流管理实务、期货交易实务与会计基础知识等课程。

  专业扩展知识是高职涉农商贸类专业人才提高其后续发展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分为经营与管理两个方面。主要包括公共关系、会展策划、农产品国际贸易实务、农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

  2、能力结构。根据调研结果,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构建了以沟通协作能力与网络应用能力为基础、以营销能力和商品质量鉴别与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储运操作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为补充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其中,沟通协作能力是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从事任何岗位工作均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分为口头表达与文字写作、沟通与协作等两个方面,其培养主要通过大学语文、个人团队管理、演讲与口才、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实训等课程实现。

  网络应用能力是现代商贸类专业人才从事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网上贸易等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其培养主要通过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实训、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训、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实训、期货交易实务等课程实现。

  营销能力是高职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毕业生从事未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分为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商务谈判、产品销售、合作拟定、交易核算、期货交易、会展与品牌策划等七个方面。其营销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实训、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实训、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期货交易实务、农产品品牌策划、品牌策划实训、会展策划、会计基础知识、农产品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实现。

  商品质量鉴别与管理能力是高职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毕业生从事未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又一核心专业能力,分为质量鉴定与等级评定、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其培养主要通过农产品商品学、农产品商品学实训、茶叶商品学、棉花商品学、食用菌商品学、湘莲商品学、经纪法律法规、经济地理、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实现。

  储运操作能力的掌握有助于农产品经纪与人员降低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供货的及时性,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竞争能力。其培养主要通过农产品物流管理实务、ERP综合实训等课程实现。

  企业管理能力的具备不仅能使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毕业生更好地理解其本职工作岗位与企业其他部门、工作岗位的关系,使毕业生具备全局观念,也能为将来参与企业的管理做储备。其培养主要通过企业管理、公共关系、沙盘实训等课程实现。

  3、素质结构。根据调研结果,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为两翼的素质培养体系。其中,职业素质的培养旨在使毕业生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善于处理职守与变通、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主要通过就业指导、心理素质教育、毕业教育、毕业实习等课程实现。

  道德素质的培养旨在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熟悉并自觉维护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通过思政概论、思政基础、“两课”假期社会实践、时势政治、经纪法律法规、入学教育与军训、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来实现。

  文化素质的培养旨在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行业眼光、知觉能力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具备钻研新领域知识的智力和打破思维定势发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主要通过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大学体育、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农村经济管理、供销合作经济等课程来实现。

  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科学的掌握市场情况、了解企业自身产品信息及竞品信息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制定营销策划方案,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开展营销工作。在市场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中,统计学理论的运用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实现科学的市场调研与分析。通过明确市场营销管理需要的统计调研对象、目的,通过现代统计学方法的运用满足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对市场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的需求,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对市场动向的掌控。通过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理论及方法的运用,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市场信息。针对市场营销管理中对统计学应用的需求,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应加强对统计学理论及内容的关注。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2.1以行业特点为基础掌握统计学运用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运用需要针对企业所属行业特点进行应用。针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市场销售特点以及营销工作特点,了解统计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理论基础开展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以制造业设备设计生产企业为例,这类企业的市场销售具有一次性销售特点。生产性企业在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不仅对设备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通过市场口碑调研、零部件供应、设备使用寿命及故障率调研等对设备进行选择。这类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中目标客户群的收集、客户需求的收集与整理等式明确销售工作重点的关键。针对目标客户群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工作中应针对产品特点、客户需求等进行市场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销售目标及广告受众,以此为基础使企业的广告投入得到最大回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2针对所属行业销售特点选择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针对不同行业的销售特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统计学应用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行业销售特点,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在饮料、日用化工等快消品的销售中,描述统计、推断统计、顺序变量等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快消品行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市场信息,为快消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使企业的快消品营销策划工作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市场销售特点,进而满足现代快消品企业销售目标需求、满足市场销售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产品的销售特点,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统计学理论方向与内容进行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以统计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所需信息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需求。

  2.3强化统计学调研工作重点,满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需求。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科学的市场调研是掌握市场动态、保障市场销售信息有效传达的关键。因此,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应科学运用统计学调研方法对企业所属行业市场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基础数据、变量、统计逻辑学、管理统计学等内容及基础,对销售人员的调研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信息的科学性进行甄别。以详实准确为中心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调研、以科学性为重点进行信息的统计与分析,以此保障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方案制定基础满足市场需求。

  2.4运用统计学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现状。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营销管理中,市场信息动态的科学掌握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营销方案,满足市场变化对企业营销管理的需求。这一现状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运用统计学知识及统计学理论中的调研、整理、分子技巧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供准去的市场信息,确保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市场销售的实际需求。针对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应强化对市场销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利用统计学原理及要知道市场销售信息收集与管理工作,以此使企业的市场营销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方案制定在统计学理论指导下得到有效开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营销管理需求。

  针对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求,在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管理与培训中应加强统计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培训工作。根据企业所属行业销售工作特点,选择适宜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及统计方法进行培训工作。同时,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统计学应用的需求进行培训内容涉及。例如:市场督察及调研人员应强化统计学信息收集与整理内容、方法的培训,市场部经理及营销策划人员应强化统计学统计分析内容及方法的培训。以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力行业现代化管理不断深入,对电力营销人才无论在量还是质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育模式将被与电力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模式取代。因此,探索高职院校电力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国内许多学者对市场营销教学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实践教学计划。也有不少学者将视线转移到电力营销上,但总的来说,关于电力营销教学的理论研究不足,多数研究都没有考虑到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营销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目前关于电力营销教学问题的研究深度相对较浅,理论落后于实践。因此,从理论上对电力营销教学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是一项迫切的工作,也是对高职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高职电力营销人才培养问题放在海峡西岸经济建设高速发展这样的大环境中,探索出适应福建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的电力营销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了准确及时了解海西电力市场对营销人才数量、质量、能力等各方面的需求,2008年上半来,作者采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先后选择泉州、厦门、三明等3个地区电业局单位和连城县级电力公司开展调研。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62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237份。在有效答卷人构成中,男性136人,占到58%,女性101人,占43%;在年龄方面24岁以下45人,占19%,25-34岁103人,占43%,35-45岁56人,占24%,45岁以上33人,占14%;在学历水平方面,本科学历员工65人,达到27%,大专学历员工105人,达到45%,中专学历员工67人,占28%;在工作职位与工作性质中,一线电力营销人才数量缺口较大

  在营销工作中,电力部门感到力量不足。部分电业局曾到福建电力学院自主招聘95598人员、营业斤窗口人员。而很多供电企业只能是从本单位现有的生产和后勤人员中选拔营销人员,又没有给予合理的时间进行培训,加上客户存在对营销人员的种种偏见和误解,造成营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o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电力企业处于一个广阔而起伏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处理的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对高层次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从本次随机调查情况看,在营销部人员中,本科学历员工占27%,大专学历员工占45%,中专学历员工占28%:专科及以下层次员工占主体。可见高层次营销人才需求很大。

  虽说近年来供电企业也加大了对营销工作和客户服务管理工作的力度,但有的企业仍然按老一套的方法从事电力营销和服务营销,不愿意再花过多的精力和经费作深人细致的市场调查与研究。这些企业的营销人员即使是实施市场营销活动,也可能又回到了过去的垄断经营的工作作风上。不仅如此,对现有营销人员素质的提高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再教育的学习,使得本来数量就少的营销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在调研中,许多多年从事电力营销的一线员工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电力市场营销人才须具备以下知识技能:计算机能力。即办公自动化基础技能,包括字表处理、网络操作能力等i专业技能――市场营销能力,包括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分析、预测等;关系协调能力,包括人际关系沟通、待人接物技能(服务)、组织协调、写作技能等;财务分析能力,包括财务分析、报表、盈亏分析等;还有电力基础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知识、信息化技术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市场营销能力,电力基础知识技能,办公自动化基础技能,待人接物技能。

  多年来,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全省电力系统的骨干。在近几年毕业的高职电力学院毕业生中,现正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的不在少数,他们较为突出的是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岗位工作适应性强,积极上进。为提高学历层次,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之外忙着充电、继续深造。但较为欠缺的是他们的社交能力及电力基础知识技能等。

  许多营销部员工建议电力营销人才培养可采取订单式、互动式培养模式,学校与电力企业可互派老师,学校老师为企业做好培训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一线员工为学生传授实践技能知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互动双赢。同时,他们建议这种互动式培养能有长期性的规划,并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对高职院校电力营销专业进行准确科学的专业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可表述为:在培养面向社会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同时,要特别培养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市场营销和管理、电能及电力产品的营销知识、电力产供销一体化、法律、人文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事电力系统产品策略研究、预测分析j市场调研及咨询、电力监察、终端销售等以及生产各种电力设备产品的企业管理人才。

  除了面向社会企业营销岗位以外,还有各级各类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电力需求预测部门,综合计划和办公部门,用电营业部门,企业的计划调配、咨询服务等综合管理和用电管理机构。

  熟练掌握外语,电力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是:基本素质:热爱祖国,敬业爱岗,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基本技能: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市场营销能力,包括营销策划、广告设计、商务谈判等:电力基础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知识:关系协调能力,包括人际关系沟通、语言文字表达、待人接物技能等。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本课题提出了以突出能力本位、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训、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新型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两个重点”(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大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五项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建设、市场营销协会建设、专业信息资料库建设和订单式培养探索建设)。该模式的创新体现在:使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规划,满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以五项基本建设为内容的保障体系,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课程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其是否合理、科学、适用是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电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以营销理论为主线,突出电力产品及营销管理的特点。既开设市场营销类课程,还要开设电力生产的相关课程,如电力基础知识、电力心理学等。从教学要求看,专业课的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岗位需要,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增大实践环节的比重,从而充分体现高职电力院校特色,发挥电力学院品牌优势。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应由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素质拓展课实践教学等5大类课程构成。这5大类课程之间必须保持一种恰当的比例关系,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基础类课程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专业限制,以进行跨专业的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功能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和“三个代表”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基础英语、应用数学(财经、管理类开设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与编程基础。

  职业基础课是指为适应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打基础的,与专业学习课程有关联的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法基础、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市场营销学。

  职业技术课是指为培养对象提供专业训练,以了解本专业最新科技成就和发展趋向,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的课程。这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技术、网络营销、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用电营业管理、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管理概论、电力基础知识、电力心理学等。

  素质拓展课主要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硬笔书法、职业口才训练、实用写作、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社交礼仪、体育选项课等。

  电力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必须在传统的讲授、习题、作业基础上,推广案例分析、讨论教学、情境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有关要求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学生期盼的寓教于乐的活课堂,以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法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电力营销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电力市场营销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上,应积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利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操作训练,彻底转变过去的那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

  电力营销专业的学科性质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习、实训、模拟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具有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必须从时间、人、财、物各方面予以保障,最好在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进行。可建立校内市场营销实训室,引进电力营销软件,电力营销实训室采用供用电技术与市场营销知识相结合、由电力营销(窗口)、电能计量、装表接电、95598呼叫中心、电力负荷控制等实训模拟内容组成,通过对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进行的模拟操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学校为企业做好培训服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互惠双赢。院校投资创建小型超市,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

  为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针对本专业的实际,首先,注重对现有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在我们现有的教师中,几乎都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但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保证教师的专业实习,可定期派出任课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接受专业实习,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从而深化任课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丰富专业教学的素材,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人员和专家到学院来,作为特聘指导教师,讲授有关专业知识和示范专业技能操作。

  其次,强化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鼓励青年青年教师不断深造,访问、进修,将现任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科研工作,申报教科研项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注重电力营销专业信息资料室建设。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解与收集本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购买相关课程教材教参软件、订购相关专业报刊、网上下载有关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专业信息资料。建设好信息资料室,为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学生课外充电学习提供参考帮助。

  注重改进家族式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创新。要对传统的家族血缘文化进行理性的变革,在不断弱化家族意识的基础上促成企业理念的变革,完成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的转变,实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要树立“分权”基础上相互协作的意识,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应把人当做具有平等的现代人格权利的主体来对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营养成份;要引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团体学习”的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注重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私营企业家要摒弃偏见,为自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脱贫致富,为自己依法纳税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感到光荣;坚定自己在私营企业领域创一番大业的理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通过自学或进修,努力掌握现代化大生产乃至进行国际化经营所必备的财务知识、金融知识、营销知识、法律知识和外经贸知识,熟悉本行业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发展趋势,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注重培育民营企业的特色文化。要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理念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这些管理理念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要明晰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对企业的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提炼,使其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体系。要使企业文化的意义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不仅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符号层面,更要针对企业的操作层面,使意义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促进企业更健康、更具活力地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思想内容。民营企业形象建设应当坚持民族化、个性化、社会化和标准化。要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承诺“今天事、今天办”,为广大用户精心工作、热情服务,使用文明语言,和用户交心、贴心,依靠广大用户。

  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是一项重大管理创新,其核心职能是针对企业核心资源的动态利用效率,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情况、风险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绩效目标偏差展开监测、分析工作,对各类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警示,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并通过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快速反应,推动企业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由于员工岗位能力对岗位和部门工作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甚至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建立知识体系,指导开发运营监测员工潜力、提高员工技能,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管理工具和手段。

  运营监测(控)中心作为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资源的综合管控中心,是掌握情况、分析问题、防范风险的“千里眼、顺风耳、铁算盘、预警机”。其核心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①全面监测。针对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资源在经营过程中的异动和问题进行的动态监测及自动预警,即通过构建监测模型、梳理指标体系、设定指标阈值等方式,监测企业内外部环境、核心资源、业务绩效和流程绩效,在线跟踪运营状态。②运营分析。在全面监测基础上,通过确定核心要素、梳理关联关系、研究分析技术、构建分析模型等方式,针对公司综合绩效、发展能力、竞争能力、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深度洞察运营中异动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所涉及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风险以及未来的趋势,为提升企业总体运营水平提供决策支持。③协调控制。在全面监测、运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发现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异动问题和风险,协调相关部门或单位组织解决。④全景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运营信息的图形图像化,从而清晰直观并以互动的方式实现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展示。⑤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建立海量数据的分级管理策略和业务数据入口质量管理和评价,提升企业运营数据质量,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企业运营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

  高质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对其业务能力要求是:

  ①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这是员工开展分析工作的基础,这包括掌握专业业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专业业务开展流程,明确专业业务管理要求,具备一定管理业务经验。②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在掌握专业业务知识上,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熟练使用业务信息系统获取数据并搭建业务监测和分析模型,掌握数治理方法。③具备分析和业务洞察能力。员工需要理解企业战略对每个业务的要求,掌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理论,知道如何运用数据挖掘的软件工具、建立分析模型、对具体业务进行分析。④其他能力。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熟练使用信息系统,具备最佳沟通能力,与部门建立融洽的协作关系,并在部门内部实现最佳实践经验分享、分析技能推广。

  ①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②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③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其它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

  随着运营监测体系建设的持续深化及对其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的知识体系建设将最终细化转向能力素质能力模型建设,即通过洞悉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从运营监测业务定位、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着手,通过标杆经验解析法、业务功能解析法(BFA),研究与之匹配的能力要素,并经过关键行为事件访谈(BEI)进行验证,形成标准清晰、规范可控的能力素质模型,以运用于招聘、岗位能力测评和培训体系设计,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根据现代管理的客观规律,适应形势的变化,运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进行重新整合,以期更有效地达成企业目标的过程。其职能在于通过对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原有的生产要素发挥出更大作用。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最难之处在于克服自身惰性,即要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以克服企业行为惯性所产生的低效率。市场竞争加剧,也促使企业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态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不致在竞争中落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跨国公司的管理活动正引发一场管理革命,管理创新层出不穷,各种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技术,模式不断涌现。国内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管理创新,挖掘潜力或通过合作竞争提升自身竞争力。其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资源和知识资产具有反复消费性,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已经给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第三,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其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一方面使得企业提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这加大了企业提品和服务的难度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高科技又为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保证,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最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不可避免地对企业的生产模式及管理模式产生影响。

  与实力及规模强大的外国公司、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在生产规模、资金运用、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依靠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众多企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管理状态,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面临诸多障碍。

  1.文化因素。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既从这种文化中吸取养分,又受到这种文化的制约和束缚,其主导意识、价值观、行为模式,无不透出这种特定文化的底蕴,其创新目标、创新行为也必然受到这种特定文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创新成果也受其约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抑制现代创新意识的理念。如中庸之道提倡不偏不倚、过犹不及,自己不思进取,还反对别人冒尖,“枪打出头鸟”,重义轻利,有识之士只图仕进,羞于从事经济活动。这种观念至今仍然让一些企业经营者带着一个似是而非且界限并不十分明确的“义利”标准,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创新,追求利润;重“人治”轻“法治”,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重视礼教,强调等级隶属关系,强烈的身份意识,不敢有超越常规的举动,桎梏了人们的创新热情及能力。另外,企业本身的文化是影响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员工能否有创新意识,能否有效地发挥其创新能力,与一个企业是否有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有关。西方企业,员工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而国内一些企业,提建议的员工往往被看作不安分,并加以约束,其结果只能是抑制创新,企业难免缺乏活力。

  2.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有比较规范健全的基础管理是管理创新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企业要么规模太小,老板包揽一切;或者是民营企业,管理比较灵活,但家族制特征明显;要么是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从总公司到子公司、到生产厂、到车间、到班组,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到科室主任、到科员,至少都有四、五层组织机构,其严重的官僚化倾向,不仅迟滞了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速度,而且容易造成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严重流失与失真,给企业决策与管理带来严重的隐患。据有关部门对2585家亏损企业的调查,由于内部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达2112家,占总数的81.7%。可见,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是制约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3.领导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企业主要领导的观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解决问题的总开关。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经营者应该主动进行观念创新,适应迅速变化的经营环境。观念的创新是没有止境的。一些企业领导遇到问题,习惯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寻找对策,而忽视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结果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事实上只要跳出原有圈子,进行观念创新,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目前我国企业对资产运作、重组、营销、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等兴趣盎然,惟独对于管理难谈重视。企业愿意花大钱、投巨资奖励科研人员、销售人员,很少有企业重奖管理改革的有功人员。一般来说,企业领导也不会安排专人用专门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把企业管理改革得更好、更科学、更合理完善,较少愿意花钱聘请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协助诊断企业。

  4.员工的阻力。由于创新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因而也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员工的阻力。因为他们担心失去现有的地位、收入、权势、个人便利或其他看重的福利。这也是为什么老年员工比年轻员工更加反对变革。年老的员工一般对现有系统的投资更多,因此调整到变革状态时,失去的也越多。另外,有些员工对不确定性有一种天生的厌恶感。例如,在制造厂中引入复杂统计模型的质量控制方法,这意味着许多质量检验员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有的检验员可能担心自己学不会,因此对统计控制方法产生敌意,并在要求他们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表现出抵制的行为。再比如企业要上ERP系统,很多难以学会使用该系统的员工就会竭力反对。

  5.企业外部因素。管理创新既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首先,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样的管理需要,然后才谈得上管理创新。其次,生产力水平状况对企业创新主体的创新素质、能力的发挥也有约束作用,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约束着创新条件的具备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式管理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式管理,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但一些企业的管理思维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果企业继续沿袭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则今后的发展道路将会越来越窄,直至难以存续。要想以低成本投入获得高产出和高效益,就要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进行科学管理,主动对管理观念、管理技能、管理手段等进行创新与变革。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适应这种变化。不创新,就死亡。企业唯有及时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观念和新方法,进行扎扎实实的管理创。

推荐新闻